1 min read

Muji Award | 从MUJI AWARD 04 看信息整理

“收纳书”

MUJI AWARD 04以“生活中的恒久设计”(Long Lasting Design for Living)为主题,希望学习先人的智慧,观察现代的生活,从崭新的视角发现未来10年、50年、100年后仍将持续存在的设计。最后收到了4,824份参赛作品。

4月26日,无印良品(MUJI)在上海万科中心举行了颁奖典礼。金奖的设计有两个,分别是:叶智泉的“收纳书”和小高浩平(日本)的“小石子粉笔”。从后续的报道来看,当时评委对这两个作品争执不休,最后决定并列金奖。(好中国的处理办法:)在我看来,“收纳书”的设计智慧绝对不是收纳小物品那么简单,它与信息分类整理有着诸多关联。

在说信息整理前,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金奖设计:

收纳书 作者名:叶智泉 (现居香港)

muji01_01

muji01_02

muji01_03

将物件归类的习惯,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份,但我们有时会碰到无法决定物件收纳位置的情况。如果将收纳盒作成书的形状,就可以简单的决定收纳盒的放置位置了。结合无印良品的收纳盒和一般的书本的形状,书脊上可以写下物件的类别。「收纳书」和书本一起排列在书架上,但其和书架上的书本不同,有着收纳的功能。

我们拆解一下设计过程,大概是:

- 设计师从一个问题出发:有时会碰到无法决定物件收纳位置的情况。

- 引发了一个关于书的联想:图书馆或者家中的书可以分类码放,期刊可以按日期,图书可以按类别。同样很重要的是大多数书开本都差不多,给收纳带来了诸多便利。

- 可行性:无印良品原来就有收纳盒的品类,只要结合书本形状进行再设计就可以。

- 完善:书脊上可以写下物件的类别,像书名一样利于识别。「收纳书」排列在书架上,有着收纳的功能。

信息整理

我相信如果我当时是评委,也会被这个设计深深打动,特别是契合之前无印良品再设计(Re-design)的思路。那这究竟与信息整理有什么关系呢?

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有时候记不住东西,并不是因为“忘了”,而是没有从记忆中建立有效的索引。换句话说它(信息)就在你大脑的仓库中,但你不知道放在哪儿了。

“收纳书”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理信息(知识)的思路:标准化,分类,打标签,存储<->检索。

其中标准化和分类的过程是指将不同类别的信息建立一种结构,同类型的堆到一起,比如,笑话类的归笑话,商业类的归商业,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类,是关于怎么找钱的,还是怎么找人的,还是怎么营销的。这个过程很重要,像找衣服一样,如果把衣服早分成春,夏,秋,冬的类别,以后找一个夏天穿的衣服可以只从夏天分类里“检索”。

标准化,分类后要给信息(知识)打标签,这个标签是为了综合定位用,比如有一天读了个小明关于为什么要经常写博客的文章,提到常写可以有A,B,C等好处,就可以自动在心里打上“写作”“博客”“知识分类”“小明”“A”“B”“C”等标签,以后检索的时候通过两三个标签就可以定位到这个文章,无论是从大脑中还是通过互联网上。这和认路的过程其实很像,我们有时候定位一个地方,会看它的特征和周边有什么,比如它是个白色的顶上有个天线的高楼,南面是个购物中心,北面是个麦当劳。

对物品的收纳和对信息的收纳何其相似!

另一个金奖

另一个金奖设计充满了童真,并没有那么实用,但估计是触碰到了一群中年男设计师(俗称“老男人”)对儿时的回忆,算是用情感打败了他们。

小石子粉笔 作者名:小高浩平 (现居日本)

muji02_01

muji02_02

muji02_03

小石头造型的粉笔。

小时候常用小石头涂鸦玩耍。

希望涂鸦时的这份愉快感,以及安心感,可以一直延续下去。


这些设计似乎看起来很“平淡”,似乎可以找到套路。但我时常想两个问题:

一个是知道套路和能设计出好东西是什么关系?就像以前武侠中一群人总喜欢抢本秘籍或者神器,武林秘籍和练成好武功是什么关系?

另一个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好的设计在商业上并没有推广开?像是有个关于瓶盖的设计,可以解决女生难拧瓶盖的问题,为什么没有被大规模采用?

(图片来源: http://award.muji.net/)

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信息分类,管理的方法。